微信春节送“红包”对手游运营的3点启示
相信在不久前的除夕夜,甚至是除夕夜之前,大家都对两大巨头的红包撕逼大战印象深刻,微信和支付宝引导全国人民一边看春晚一边练就了麒麟臂和一阳指,在央视的嫁衣和支付宝的衬托下,微信大获全胜。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除夕全天微信用户红包总发送量达到10.1亿次,摇一摇互动量达到110亿次,红包峰值发送量为8.1亿次/分钟。
对于微信而言,成功依托自己庞大的用户群体,在中华民族新春佳节之际,与除夕夜关注度最高的电视节目春晚进行战略合作,并抓住人们的刚需,成功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电视机转移到了移动端。微信赚足了眼球,流量,广告。此次微信红包活动本质上是一次事件营销,或是一次活动运营,在光鲜数据的背后,有哪些思路值得我们游戏运营人员来参考和借鉴。
1.抓住用户刚需,平衡概率因素给用户造成的心里误差
比起看春晚,象征着新年好彩头的红包和人民币才是过年期间的刚需,忙碌在各个同学、朋友、同事群内抢红包,在跟着微信的节奏一起摇一摇。虽然有很多人手臂都摇断了,一分钱都没摇到,虽然赚到了眼球,体验却不是那么令人满意。这就好游戏中常常见到的抽奖系统,需要用游戏中的刚需物品来作为奖励诱惑玩家参与活动。往往只有少部分人能够中奖,大部分用户没法达到心里预期,就会造成不好的体验,有可能造成用户的流失。
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微信就显得比较聪明,大年初二那天,大家都会在红包主页的下边看到一个“羊年抢红包”字样的Banner,没摇到红包的用户几乎都领到了这个红包,在用户失望的时候又重新给了一丝丝安慰,也算是除夕夜没白忙活,反观游戏运营的一些活动,抽奖过后,把用户坑完了,什么也没有。用户默默呵呵卸载,所以有时候,挖了坑,用户掉进去了,最起码应该将他浮起来,抽奖没有达到预期时,应该有一些小小的补偿,平衡用户的心里落差。
2.用户为了活动噱头而来,活动后续服务要做好,让用户充分体验产品
用户为了红包而来,开通了微信支付,抢红包的热潮过后,真正的留存下来的活跃用户又有多少?历经千辛万苦抢到的1块多钱包,我们又能用来干嘛?微信支付抢完红包后要不要关闭?
微信为解决这个问题,为用户提供了后续的服务,相信很多朋友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微信的摇一摇又推出了摇一摇优惠券,摇到的优惠券可以供用户消费对应服务的时候使用,对用户使用微信支付消费进行了一次引导,再加上微信支付本身体验就不错,增加了用户粘度,将一部分冲着红包绑定银行卡的用户,就很有可能培养出使用微信支付的习惯,成为真正的微信支付用户。
再看到游戏运营中来,对于某一消费点,我们能否将消费点本身的消费后体验做的足够上档次,用户付费后能够配合一个合适的引导,让用户对于消费点产生依赖,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持续付费,既可以增加用户对游戏的粘度,也可以让用户自行进行口碑传播。
3.对于推广,微信的用户群固然庞大,推广思路值得借鉴
早在2014年春节,微信支付就小试牛刀,开通了微信红包服务,正式抓住了中华民族新春佳节的传统,让用户们在微信中相互赠送红包,代替传统的纸质现金红包来相互拜年,表达新春佳节的祝福。在2015年春节又是和春晚和做将微信红包发扬光大。节日的氛围成了微信红包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游戏的推广中,顺应热点,顺势而为已经成为游戏推广中的。可能我们并没有微信那么强大的社交资源,在渠道为王的时代,顺应热点和话题进行推广,或许会成为日后手游推广中不得不考虑的思路。
2015年,越来越多的热点IP会开放出来,改编成游戏以及其他衍生作品,游戏和IP的衍生作品遥相呼应的推广,从某种程度上会缓和量的问题。微信依靠新春红包赚了个盆满钵满,支付宝成了背景,春晚为他人做了嫁衣,机智的微信红包的运营思路,值得我们游戏运营工作者进行学习。
本文由APPYING整理发布,主要素材来自Gamedatas,原文作者:Gavin,转载本文须经作者及APPYING同意,并请附上本文来源(APPYING)及本文链接。